close
          聖火心理學(5~9) 聖火心理學5-被拒絕的民主 權力的幻覺4   在學術界,為威權提供辯護的大都經由歷史功利主義的邏輯,即:威權統治的結果能為威權本身提供合法性,如果威權治理的效果好過自由社會,那麼威權統治就是合法的。在他們看來,威權因為提供了平均主義,提供了經濟發展,所以也沒什麼不好,如果在其中有對人權的踐踏等不足的地方,那也是必要的代價。   問題是,這是一種沒有價值前提的機會主義邏輯,它假設人活著就是為了吃穿,為此可以犧牲人之為人的自由和尊嚴,這並不符合實際。阿馬蒂亞·森就以印度的例子證明了,有經濟需求的人也需要政治上的聲音,沒有證據表明窮人在可能的情況下會拒絕民主。 而所謂的“威權治理的優越性”,常常來自權力話語,而非一種客觀實際。他們既然壟斷了治理權,掌握了話語評價權,那麼不優越都難。問題的關鍵在於,優越性必須要在比較和競爭中才能體現,不是和別的落後國家比較,而是在自己的國家內部,進行威權和自由的長期比較。至於“威權帶來平等”的說法,就更是站不住腳。經濟上或許是真的平均主義了,但從權利上來說呢?那往往是一個等級森嚴完全無平等可言的社會。而為了實現這樣的平均主義,對人性的犧牲和摧殘的代價又是多大呢? (杏子:威權社會是血姻政治統治的社會,等級制度的潛規則永遠不會給平民提供平等的經濟與政治的機會——除非是投機的政客)   勉強說得過去的,就是威權提供的秩序往往能助經濟發展一臂之力,其典型代表是新加坡。不過應該看到,新加坡政府對人民權利的限制,是以經濟民主、管理高效和極端廉潔來做交換的。在新加坡的威權政治中,政府部門即使進入市場,也是作為一個企業主體去參與競爭的;政府建立了嚴密的肅貪機制,重視選拔合格的人才從事公共服務,小心翼翼地維護政府誠實、公正、有效率的形象。這一切在新加坡這樣的城市國家是可行的,因為一切盡在政府掌握中,但要推廣到更大的範圍就會出問題。香港的情形也大致如此。而且,我們也不能設想:如果除掉鐐銬的話,它會否跳得更好。 聖火心理學-6-抵?面膜謇k貨 國富民窮,不抵制美貨,不抵制法貨,只抵制蠢貨! 杏子:下面的這篇文章說的是什麼? 飄花:眾人皆醉我獨醒…… 杏子: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街頭上的抵制法貨呢?這又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反映呢? 青風:下面的文章說的是兩件事——1、不要人云亦云的去附和時代的潮流,比如抵制家樂福的法貨、追星族的粉絲等等;2、影視圈裏的恩恩怨怨…… 杏子:這個作者有心理隱疾,應該去看心理諮詢師……他說的第一個問題尚屬於正常,但是第二個問題……反映出他的心理恩怨。 月湖女:現在我們不談他的文章,我們可以探討一下抵制法貨的心理? 杏子:義和團精神的再現,文革時代火燒英國代辦處精神的再現。老虎屁股摸不得的心理…… 青風:誰是老虎? 杏子:當然是我們偉大的中國啦!也是我們建國以來大力宣揚的民族主義精神的體現——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可是為什麼世界上最熱愛自由的法國人竟然會支持西藏獨立呢? 月湖女:藏人也是個民族,他們也有民族主義精神。如果世界上所有的民眾都看重自己的民族主義……那就是公說公有理了?政治利用民族主義,政治也打擊民族主義,如果民眾的民族主義情緒可以為政治所用的話,政治就會加以利用;否則就會鎮壓……比如大清帝國對待義和團的態度——先是利用義和團攻打洋人的使館……一群群的義和團死在使館裏的法國婦女和兒童的搶下;然後大清炮隊在義和團的背後炮擊——不是炮擊使館,而是炮擊義和團……因為大清的政治利用已經完成了,不需要義和團繼續添亂了。 2008-4-22 下面就是熊培雲的文章…… 作者-熊培雲.畢業于南開大學、巴黎大學。主修歷史學、法學與傳播學。《南風窗》雜誌主筆,駐歐洲記者,《南方都市報》、《東方早報》、《新京報》專欄評論員、社論主筆。 暴政下的暴民(我加的標題-杏子) “愛國”是一種時尚,這幾天MSN上開始流行“紅心”簽名。當然,這未必是件壞事。只是在聯想到無數“愛國者”對不稱其心意的言說者群起攻?太平洋房屋翵繹K上“漢奸”等種種汙名時,我難免會想起電影《幸運數字》裏的那句臺詞:“堪薩斯暴亂”就是當所有人向右走時,你向左走。 能夠挺立於潮流的人,未必能屹立於人海。應該說,任何時候,超拔于洶湧的人群之上都是十分困難的。正因為此,歷史從不吝惜將其美名送給那些在大街之上能夠保持眼力和腳力的人。 對於這場抵制“法貨”、“洋貨”的運動,早就想寫點什麼。然而,當我抬頭看到MSN上有朋友奉獻了“國富民窮,不抵制美貨,不抵制法貨,只抵制蠢貨!”這樣的經典簽名時,感覺所有道理都已經在這行字裏講完了。剩下的事便只有傳播了。就像我當年曾經花了一個上午時間,站在巴黎的一家書店裏,向來來往往的法國讀者推薦新上市的法文版《活著》。有好的思想、觀念或者意味幽長的故事,相信許多人都會熱心向大家推薦。至於理由,小而言之,我們會因此快樂;大而言之,為人類盡責。 就在我準備放棄寫作時,無意中看到一則中國導演抵制“洋貨”的新聞。報導說,內地著名導演張紀中抱怨沐浴了歐風美雨的吳宇森“把這裏群眾演員的市場秩序完全搞亂了。”“現在群眾演員的穴頭兒居然都和劇組講起價錢來了。吳宇森有錢,為了拍好戲,他可以花重金請群眾演員,但是國內電視劇的製作經費比起電影來說少得可憐。現在搞得很亂,完全沒有規矩可言了。”張導演回憶說,上世紀90年代初拍攝《三國演義》時也是在涿州,“那時每人每天才12塊錢。現在除了那些漫天要價的群眾演員外,沒臺詞的群眾演員每人每天最少要30塊,有臺詞的開口就要100塊,且還實行起了8小時工作制,到了時間群眾演員就撂挑子,超時的還要按小時補錢。” 誰動了張導演的“美好時光”?不是別的,正是這個步履艱難卻一直在謀求進步的時代。張導演一定是很委曲了,否則他不會這樣向媒體大倒苦水。在他看來,群眾演員是沒有資格和劇組談條件的,如果談了那就是“漫天要價”、“不守規矩”。誰能想到,一位在內地頗有些名氣的導演,面對媒體時竟會如此堂而皇之地表達自己對群眾演員的勞動 ARMANI權利的不屑?當然,張導演也可以為自己開脫,只是“一時失言”或者“這個時代就是這樣”。 是否是一時之失我們暫不去管它,但是,這個時代的底線公正被一次次被擊穿、一次次創新低卻是不爭之實。關於這一點,看看那些已經曝光的新聞便可略知一二。比如說,“周老虎”事件不了了之,造假者卻變成了走街串巷的明星;法院腐敗窩案在判決一年後行賄者仍然毫髮無損地戴著買來的“烏紗帽”; “黑磚窯案”被撤職的官員在未公示的情況下悄悄“複出”;打開電視,更有各色社會名流,他們經年累月一唱一和地將假藥賣給那些沒有社會保障的人…… 我一直認為,今天中國的轉型是否成功,相對於以後的漫長歲月來說,更多是一個不斷“築底”的過程。就像現在回過頭看英、法或美國幾百年前如何以各自的方式完成向現代國家的轉型一樣。可以肯定的是,任何國家的轉型成功,或多或少都需要借助外部世界的進步力量,包括像吳宇森這樣生在本土、長在世界的公民。儘管這個世界也並非沒有心懷惡意者,但請相信,以人類進步的名義,絕大多數人都不希望對中國人的生活“落井下石”。 另一方面,老實說,透過以“紅心”抵制“洋貨”的簽名運動,我並不能真切地聽到這個時代的心跳。畢竟,現在還不是中國需要“救亡”的時候,更何況這種對 “救亡”的推波助瀾可能導致預言自我實現。為避免更糟糕的事情出現,從政府到民眾,眼下最重要的是做好與世界的理性溝通,誠心誠意展現本國近年來究竟有哪些貨真價實的成長,而不只是為“暴政下的暴民”這一“世界印象”憤憤不平、肝腸寸斷。更不要上演“群眾演員”大罵“吳宇森”是漢奸的滑稽戲。 談到張紀中之抵制吳宇森這樣的“洋貨”,不妨在中國轉型背景下讓時光倒流三十年。有記憶的人還會記得,那時的中國人大多都是沒有討價還價能力的群眾演員,在別人的故事裏裝他人之歡、流自己之淚,領取微不足道的報酬。不可否認的是,昔日的群眾演員如今能在社會與自己的人生中擔當導演,正是受惠於三十年改革開放,受惠于無數吳宇森們,無論他有?燒烤菻蝻邞滌篫y,將外地觀念與作風帶進內地。 在此意義上,我要說,現在真正可怕的不是吳宇森們“攪亂”內地劇組不能討價還價的市場,而是已經走在前面的他們回過來與張紀中們勾肩搭背、入鄉隨俗。 聖火心理學-7-拉薩真相 若批評不自由,則讚美無意義。 杏子:這篇文章捅了馬蜂窩,摸了老虎的屁股……說的是我們中國政府對新聞管制的問題。可是為什麼我們國家要對新聞和輿論進行高強度的控制呢? 青風:政治的需要,統治的需要。 杏子:我認為是個心理問題?是國家領導層心理上的心虛,是他們不相信自己同時也是更不相信民眾?不相信自己真的是正義的;不相信民眾追求真理、熱愛自由。 月湖女:也不儘然……因為我們國人在習慣上的盲動性。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情緒是可以傳染的,尤其是在群體中,情緒的傳染可以引發暴亂!我們中國在歷史上的很多的革命、暴動——都是一呼而起,一哄而散。所以不穩定的政權都是要強化對新聞和輿論的監控。當然,從心理學的觀點看——這是心理上的焦慮和恐懼——而導致的過度防範。 杏子:過度防範會產生過激行為呀?會造成數不清的冤假錯案……可是為什麼我們國人那麼容易被忽悠呢? 飄花:有一次我去瀋陽的太原街——瀋陽的王府井,一個瀋陽的朋友對我說——在這裏就是磚頭面(把磚頭砸碎成粉),10元一小包,人們也會瘋搶!只要你宣傳說是——壯陽藥。 杏子:我的問題是——從心理學的角度講,為什麼我們中國人那麼容易被忽悠?比如西藏……有人一忽悠就引發暴亂。 2008-4-22 下面是轉貼的文章 作者-長平-媒體工作者,曾任《南方週末》新聞部主任,《外灘畫報》副總編輯,2003-2004年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訪問學者,現為《南都週刊》副總編輯,華東政法大學兼職教授。 拉薩真相從哪里來?  拉薩事件發生以後,小道消息迅速傳開,但是國內媒體照例噤聲。連續幾天,各家媒體上都只有西藏自治區負責人的簡短通報和談話。通報中,對於事件的描述只有一句:“近日,拉(敏感字元)薩極少數人進行打、砸、搶 租房子、燒破壞活動。”相當於一個標題新聞。民眾從談話對達賴集團的嚴厲譴責中,已經知道此事非同小可,自然願聞其詳。依循過去的經驗,很多人通過境外媒體來獲取更多消息。此時,幾個揭露境外媒體虛假報導的帖子和視頻卻在網上流傳開來,很快就釀成了一場中國民眾憤怒聲討西方媒體的網路事件,出現了一些命名為“反CNN”、“反BBC”、“反美國之音”的網站。 根據線民搜集的材料,包括德國、美國、英國和印度在內的一些國家的媒體對拉薩事件的報導中出現了明顯的事實錯誤。從新聞職業規範來看,有些錯誤非常低級,甚至有刻意誤導的嫌疑。儘管有幾家媒進行了道歉和更正,但是失實新聞造成的傷害既成事實,難以得到中國民眾的諒解。跟任何虛假新聞一樣,這個傷害首先指向媒體自身的公信力,一萬個真實也挽救不了一個謊言。在此事的後續報導中,在將來的其他重大事件中,倘或中國媒體同樣不能自由報導,而境外媒體又變得面目可疑,那麼真相從何處來呢?  一些揭露境外媒體虛假報導的線民宣稱,他們要用行動讓世人看到拉薩事件的真相。這個說法邏輯不通,因為他們的行動只能讓人看見西方媒體報導不實的這個真相。拉薩究竟發生了什麼?大多數中國人看到的只有政府在封鎖消息幾天之後統一發佈的新聞。對於任何來源單一的壟斷性新聞,我不敢說它是假的,但是也不能確認它是真的。境外媒體大多稱之為“中國政府精心編織的真相”。隨後政府組織外國記者赴藏採訪,他們的報導大多也沒有翻譯過來。由於聲討西方媒體熱浪當頭,即便翻譯過來也沒多少人相信。 憤怒仍在擴散。儘管“反CNN”網站聲明,“我們並不反對媒體本身,我們只反對某些媒體的不客觀報導;我們並不反對西方人民,但是我們反對偏見”,但事實並非總是如此,很多線民走到了相反的方向,甚至一開始就站在相反的方向:他們並不真的在乎新聞的客觀公正,而在乎媒體本身的立場;偏見未必是不能接受的,關鍵是看你偏向哪一邊。如果真的站在新聞價值的立場,那麼他們就不會僅僅揭露西方媒體的虛假報導,而且應該質疑中國政府對訊息源和國內媒體的雙重控制。 關鍵字廣告毫無疑問,後者對新聞價值的傷害更甚於前者。正如已經發生的事實,對個體媒體虛假報導的矯正相對容易,幾個耐心細緻的中國線民就可以做到;對新聞控制的抗議面對的是國家權力,全世界都徒喚奈何。 一些中國民眾已經看到,虛假報導和偏見並不是最可怕的,只要有一個開放的輿論環境,允許充分的揭示和討論,它們就有走向真相和公義的機會。這次線民對於境外媒體的成功反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最早發現問題並及時反應的,是海外的中國留學生。他們製作的揭發圖像在BBS上自由流傳,也在Youtube這樣的著名網站上火熱播放。假如這些網路媒體都受到限制,那麼揭發進程就會遇到很多困難。 這些虛假報導對新聞價值的最大傷害,在於讓很多人進一步放棄了對客觀公正的信賴,而選擇了狹隘民族主義立場。他們從中得出結論說,普世價值都是騙人的玩意兒,只有國家利益的你爭我奪。他們甚至以此為依據說,撒謊也是一種“國際慣例”,從而對自己身邊或者歷史上的謊言予以諒解。當然,一些人本來就是這樣想的,這次媒體事件讓他們又找到一個證據,從而去對別人宣講而已。 但是我也看到,有很多中國人借此機會進行了更廣泛的討論和更深入的思考。他們發現,西方人對中國的偏見,源自一種居高臨下的文化優越感。那麼應該警惕的是,漢人在面對少數民族時,有沒有這樣一種由文化優越感而導致的偏見呢?西方人對中國的歪曲報導,源自不願意傾聽和瞭解,沉迷於薩義德說的那種東方主義想像,那麼我們對少數民族又如何呢?如果我們以民族主義為武器來反抗西方,那麼怎樣說服少數民族放棄民族主義,加入到主流的國家建設中來呢?達賴喇嘛要求政府對他重新評價,那麼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除了官方的定性之外,能不能允許媒體自由討論以進一步揭示真相? 聖火心理學-8-愛國主義 當群體內的個體平均而言足夠愚蠢時—— 就湧現出強烈的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情感。 杏子:這個作者-汪丁丁是個克裏希那穆提的信徒?克裏希那穆提在西方傳教佈道很是成功的唉?不過我還是喜歡我們的龍鳳文化——昆侖的西王聖母-希望聖母! 租房子虛空的她們是如何看待所謂的民族主義呢? 青風:虛空的她們不主張什麼主義,但是她們提倡東方人必須有自己的民族精神。她們說-東方人能夠自保、自存而不被西洋所滅,就是因為有這個民族精神。 飄花:虛空的她們說的民族精神與我們國人高喊的民族主義不是一回事,民族精神是一種氣節,比如蘇武牧羊……而民族主義是民族自卑心理的反差。 2008-4-22 下面就是汪丁丁的文章…… 汪丁丁於2008-04-18 13:58:10 發表的話題-有一位元冥頑不化的"搜狐網友"給我公開留言,透著是一位假裝的或真實但愚蠢的民族主義者。所以,我將舊作(《IT經理世界》應當已發表)貼在下面,這一次,我允許自由發言。反正,我知道批判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是要觸犯很多愚蠢神經的。沒什麼了不起,我根本不打算說服那些無用神經元。至於宣傳部門嘛,只要搜狐博客不怕,我是不會怕的-汪丁丁 這標題是他說過的一句話,我很喜歡,喜歡它的豐富涵義,就用它做了標題。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克裏希那穆提《最初和最終的自由》,于自強、吳毅譯,史芳梅校,第147頁,我讀到了這句話:"僅當我們有智慧的時候,民族主義才會連同它的危害性、它的苦難及世界性的爭鬥,一起消失。"接著,在同一頁,我讀到了這句話:"當智慧存在的時候,作為一種愚蠢的形式的民族主義、愛國主義才會消失。" 早期的哲學家和立法者,例如洛克和邊沁,列舉過人類的數十種主要情感,其中沒有"民族主義"情感,雖然這種情感在中世紀晚期或近代初期就已經萌發。民族主義是在現代才變得強烈起來的,伴隨著"上帝之死"和"民族國家"的崛起。為什麼現代人會有民族主義情感?克裏希那穆提的回答最為直截了當:"對那些覺得自我擴張是重要的人來說,與更大的東西認同,在心理上是一種必須"(中譯本第146頁)。因為你覺得渺小由此而覺得自卑,所以你自卑的靈魂要尋求與一個更大的"自我"結合,那就是民族和民族國家。 從一個完全不同的角度,哈耶克反對"集體主義",因為就他的經驗而言,從未有過什麼"集體智慧",在有集體主義的地 膠原蛋白方,只有普遍的平庸。許多學者認為,哈耶克的經驗與判斷或許可從日本人在1960年代以後的"奇跡"得到修正,雖然我對這一點持著懷疑態度。因為即便在日本人的經驗中,創造性的源泉也仍然來自個人。對人類頭腦而言,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重要的思想和理念總是在單個頭腦裏形成的。對話與社會交往對思想和理念的形成極端重要,但它們仍是外在的,它們無法代替單個頭腦裏發生的創造性過程。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有"集體主義"?因為,我覺得,只要還有個人主義,就一定還有集體主義。在中文寫作中,我不能認同任何一種"主義"。雖然,注意,在英文寫作中,哈耶克鼓吹個人主義----他在一本重要文集(《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的第一章,向我們解釋什麼是"真的個人主義"以及什麼是"假的個人主義 "。考慮到中文和英文在閱讀和理解方面的重要差異,我不反對哈耶克鼓吹"individualism"就如同我不反對阿羅和布坎南提倡"方法論個人主義" 一樣。與英文不同,"主義"在中文裏有更強烈的意識形態色彩。 在生命的演化過程中,個體性確實日益凸顯,從最初發生的細胞群落,到植物(集體主義的原型),再到動物(個體主義的原型),最後到信仰更高級存在的個人。物競天擇,我們看到個體性越受到尊重,個體所組成的群體就越可以成功繁衍,直到今天,個體性最受尊重的人類群體,已經覆蓋了地球,開始向地球之外繁衍。與此同時,請注意,群體內的每一個體的智慧程度也變得越來越高級。這意味著,智慧程度與個體性受到壓抑的程度之間呈現負相關性。 自由(freedom),最初的起源應當是另一個單詞----"自性"(autonomy),源自希臘。自性意味著獨立和自治,因此與"個體性"(individuality)有密切的親緣關係。 在拉丁語傳統內,自由就是個體性的解放,從受壓抑狀態中解放出來。惟其如此,"自由"才從"autonomy"轉化為語詞"freedom"----解除奴隸契約,使其成為"自由人"。 自由了的個人,可以有更高的智慧。以上是西方人根據他們自身的經驗能夠告訴我們東方人的看法,或許也是最重要的看法。在我們東方人的經 房地產驗中,事情總要被弄得更微妙也更複雜一些。例如,我們對集體主義持有一種複雜的心情,這種複雜的心情讓我們既不希望拋棄它也不希望鼓吹它。又例如,我們對個人主義持有類似的複雜心情。總之,我們被我們所處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千年未有之變局"所帶來的各種力量搞得暈頭轉向,不知道如何是好。每當這種情形發生時,我們總要借助于傳統智慧,尋求中庸之道。在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之間,什麼是中庸之道呢?這問題在西方人看來很愚蠢,因為,在他們的演化經驗中,怎麼會有人要尋求"智慧" 與"愚蠢"之間的中庸之道呢?亞里斯多德會嘲笑說:這句話本身就自相矛盾。 克裏希那穆提是印度思想家,用英文向西方人佈道,深得諸如赫胥黎爵士這類西方思想家的推崇。印度文化與我們中國文化之間,有維特根斯坦所謂的"親緣關係 ",於是一位如此受尊重的印度思想家的佈道很難被任何一位中國人說成是完全來自西方文化的,雖然,我們也明白,印度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古代伊蘭人佔領恒河流域之後)仍屬於"兩河文明",與另外兩大古代文明分享同一起源。關於這一看法,我存有一絲絲懷疑,因為我喜歡想像,我希望將來考古學家能夠發現,古代中國與兩河流域之間的交往,曾經密切到不可忽略的程度。 (杏子評論:無須未來的考古,我就可以告訴你,兩河流域的古波斯文化與古敦煌文化是一體的。我說的是7000-15000年以前的事) 不論如何,假如我對西方人的演化經驗表示了懷疑的話,那麼我更願意相信克裏希那穆提的經驗。而他的經驗之一,如開篇所引,就是他相信凡智慧程度足夠高級的地方,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都不復存在。這一看法的等價表述是:當群體內的個體平均而言足夠愚蠢時,就湧現出強烈的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情感。 斯密和康得,先後表達過"世界公民"的理念。這一理念最初來自斯多亞學派----馬克思和恩格斯曾說它是"基督教的舅舅",以它自身的傳承,它影響了斯密,以"舅舅"的身份,它影響了康得。 ~轉貼來源:月湖女網站~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找房子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m34jmlfz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